党群工作
科学管理、遵约守信、提高效率、争创一流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主题教育·学习辅导】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准”
发布时间:2023-06-27 17:30:54

【主题教育·学习辅导】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准”

青海党建 2023-06-27  发表于青海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集中展现我省主题教育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青海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主题教育”专栏,及时反映我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专栏设置“中央精神”“要闻要论”“进展动态”“学习辅导”等栏目,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提供实时资讯。

  离开“问题”的调研,很容易失去方向。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入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能更有效、更精准地把握问题,为研判形势、作出决策提供坚实基础。

  “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往来奔波700多公里,走访两个贫困村,召开两场座谈会——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扶贫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在和大家探讨脱贫思路时,总书记就当地资源禀赋作了许多深入的分析,比如阜平300多万亩山场该怎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开发,移民搬迁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这些要求本质上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强调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这堂“精准扶贫”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他还经常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精准”的重要性——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在“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各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

  “背阴胡同”是问题症结所在,也是解题破题关键。只有掌握客观、全面、准确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把“背阴胡同”情况摸清,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福州市棚屋区连片的苍霞社区。

  一幢低矮的二层木屋,8平方米的空间挤着唐庆旺一家7口人。习近平在屋子里待了半个小时,详细询问唐庆旺一家的生活情况。

  从唐庆旺家出来,习近平问身边的干部:“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屋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

  当年7月10日,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当年春节,唐庆旺一家就搬进了60平方米的新居。第二年5月1日,涉及苍霞社区3441户、近万人的回迁安置房全部竣工。

  宁夏固原杨岭村地处泾源县城和固原市区的中间地带,三面环山。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村里看望父老乡亲。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总书记一一察看、关切询问。

  他还尤其留意村民家的淋浴设施。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总书记很高兴。

  早在1997年到宁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就为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状况所震撼。回忆当时的情况,习近平说:“老百姓用水很困难,也洗不上澡。”当年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一个重点就是水。他抓井窖工程,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鼓励小圆井抽水灌溉,解决产业用水问题……

  水不仅种活了庄稼,也浇灌着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今的西海固,正如总书记期望的那样,逐渐由“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

  “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调查研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直面矛盾和问题,寻求破解矛盾的“钥匙”,拿出解决问题的“药方”。

  21世纪初,浙江较早遭遇了种种“成长的烦恼”:传统的发展方式、低端的产业结构及现代化布局都亟待转型和升级,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的路子越走越窄。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在调研中,他看到了浙江块状特色产业的优势和不足,看到了产业发展演进规律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提出要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习近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指引下,浙江的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逐步从“低小散”转向“高精尖”,以“高质量”取代“高增速”。在紧锣密鼓的调研基础上,“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八八战略”应运而生,至今引领着浙江“弄潮儿向涛头立”。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来自长期的深刻思考和实践积累,也指引着我们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最新动态